“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朱燮元听了心有戚戚焉,不由安慰道。更多小说 LTXSDZ.COM【最新地址发布页:.COM 收藏不迷路!】
“此乃神枢营左副将董用文用兵之误,不黄参将的事儿。还请黄参将重振旗鼓,助我
敌!”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神枢营遭受如此惨败,抛开事实不谈,难道那参将黄得功真的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只是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分胜算。
而如今的朱燮元需要他那分力量,自然就不他的事儿。
黄得功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连忙进言道:“贼目‘满天星’索我甚急,某愿为一‘夜不收’,为督师指明贼
所在!”
“好!”朱燮元点了点,不由又追问道,“贼
究竟有多少兵马?”
“这……”黄得功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实话实说道。
“贼号称
兵二十万,实际应当不过七八万。”
“我等所手者,不过两三营
马,实际追击者,不过一营
马而已。”
“至于是否有其他马跟随,非我所能知也!”
“明白了,出发吧!”朱燮元闻言捻了捻胡须,最终点了点道。
实际上“顺贼”这一次无论派遣一营两营还是三营追击,都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场遭遇战中,官兵很显然占据了兵力优势。
既然有优势,就赶快“吃掉”它,以免夜长梦多。
不然等到贼合兵一处,本来就处于兵力劣势的官兵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黄得功得了军令,连忙挑选了三五十,亲自带队向义军张大受部方向追寻了过去。
这倒不是他不想动用神枢营剩余千余残兵,而是神枢营连战连败,士气低落,暂时根本无法投使用。
那黄得功离了明军主力,一路沿着驿道向南搜寻。
不多时,大概过来一两个时辰,黄得功终于追上了最远的一处斥候。
他不由上前问道:“贼何如,今在何处?”
那斥候本不欲离他,只是见了左督师朱燮元的军令,这才勉强应道:“根据贼行军踪迹来看,应当往汾河方向去了,或许准备渡河也说不定。”
河岸湿泥泞又多
木,不利于骑兵驰骋。『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
义军张大受部多以骑兵为主,既然往此地靠近,想必自然是准备渡河。
黄得功闻言一愣,连忙对左右道:“我们且近前查看,若是果然如此,合当雪此大恨!”
任谁被追杀二百里,心里也不会舒坦。
那黄得功本就出身于辽东开原,作战勇敢,这才被大明皇帝朱由检调到京营任职,心中自有一傲气。
这几被义军如此驱赶,
以为耻,故而听闻义军准备渡河,不由大喜。
随即黄得功带领麾下三五十锐离开大道,一路向汾河沿岸摸去。
“好个贼子,在那里作甚!”黄得功刚行了三五里,正下马探查“贼”马粪,不曾想吃了一喝。
黄得功抬一看,看起服色,不是一路追杀自己等
哪伙
,又是哪个?
仇见面分外眼红,他不由大喝一声,翻身上马道:“兄弟们,随我杀散贼
,以祭其他兄弟在天之灵!”
随即黄得功一马当先,挥舞着铁鞭冲了上去。
“贼子好胆!”当面义军斥候也是跟随张大受许久,久经沙场的老儿,哪里惧他,随即也挥舞着长枪冲了过来。
那斥候眼见黄得功已近,只把手中的长枪借势往前一扎。
不意他黄得功突然矮了一截,顿时躲过了义军长枪。
不待那义军目反应过来,黄得功只把手中的铁鞭猛地一抽,只听见惨叫一声,那义军
目被他一鞭打下马来。
张大受麾下斥候武艺虽好,又如何是黄得功及其一锐家丁的对手?
如此这般,连续杀退了义军斥候,很快黄得功终于看到了义军的主力。
原来除了三千骑兵以外,居然还一支由长长的船队组成的“水师”!
“走,快走,赶快返回,汇报给左督师!”黄得功哪里还不明白这是探查到义军的关键报。
他不由大喝一声,扭边走。
第223章 却月
等到朱燮元带领明军大军,赶到汾河沿岸的时候,映眼帘的却是一个整齐的阵容。
“督师,贼不走反留,合该我等立此大功!”大同总兵王世仁见状不由大喜道。
“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左督师朱燮元下了马车,登高望了半晌,不由摇了摇
道。
“怎么了,督师莫非看出来什么门道?”王世仁不由奇怪道。
“暂时还看不出来什么,你且派上前试探一番!”朱燮元摇了摇
,有几分不确定道。
汾河沿岸地势平坦,是一种典型的河流冲击盆地。
明军也才刚刚到达,还来不及搭建高台,是以朱燮元一时间看不出虚实。
“末将领命!”那王世仁闻言稍作沉吟,不由高声喊道。
“参将姜襄何在?我命你率领千余上前试探一番!”
“末……末将领命!”那姜襄闻言一愣,连忙上前应了。
他本是榆林延川,家中世世为明将。其兄姜让,弟姜瑄,均在军中任职。
只是家族脉及个
天资所限,延川姜氏不如榆林姜氏远矣,仍需卖命换得功勋。
不过延川姜氏虽然不如榆林姜汉家族,亦有百年底蕴,也是不容小觑。
那姜襄得了命令,连忙披挂整齐,带了千余便去准备攻阵。
兵法曰: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
那姜襄既是将门出身,又颇历战阵,自然不会犯铁冲阵的错误。
“第一哨上前试探,第二哨随后跟上,第三哨、四哨、五哨接应!”姜襄有条不紊的下令道。
第一哨得令以后,便散成了一个松散的横队,开始慢慢向前近。
第二哨则列成一个纵队,紧随其后。
两哨呈t字形队形,慢慢向义军靠近。
从明军角度来看,姜襄这阵型颇为滑稽,但是从义军角度来看却不然。
由于义军背河列阵,地势低于两岸,同样无法从高处观察明军。
这就导致了义军从正面来看,只能望见第一排、第二排士卒,根本看出明军进攻阵型厚度如何。
明军近百步,不见义军动静;明军又近义军七十步,依旧不见义军动静;明军近义军五十步,照样不见义军动静。
战场上出现了这种出意料的安静,顿时姜襄派出的第一哨士卒顿时有几分不安。
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究竟应该快步向前冲锋,还是放缓脚步向义军击。
“开火、放箭!”而就在此时此刻,对面义军突然响起了一声命令,随即弹丸弓矢如同雨点一般“泼”了过来。
“啊!啊!”虽然明军第一哨阵列比较稀松,由于火距离较近,仍然有不少
中弹、中箭。
“第二哨,冲锋!”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