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关灯
护眼
第36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帝王之业,败则割据一方,始皇据之以统天下。

故而张顺方据河洛,便有觑视此地之心,奈何时机不到,不得已只得派遣曹文诏、陈长梃两位得力将,前去征讨。

谁成想数月无功,战况陷僵局。张顺无可奈何,只得顾不得身心俱疲,又率领麾下骑兵两千及总兵王绍禹一营马,前往阌乡察看战况。

当张顺赶到的时候,曹文诏正在阌乡县城歇息,陈长梃在一起前线主持战事。

曹文诏便仔细向张顺汇报了战事经过和当前局势。

古代用兵先谈地利,诸葛武侯曾言: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而刚好阻拦了从河南至陕西通道的潼关便是“地利”。

自古以来,河南陕西之间的主要通道便是“崤函古道”,而立在“崤函古道”的雄关便被称为“百二雄关”或者“百二秦关”。

取秦地只需两万马,便能抵挡关外百万雄兵之意。

最早的秦关是位于灵宝境内函谷关,只因后来黄河河道不断冲刷,河道切,河床露出来,在险要的函谷关一侧出现了出新的通道,导致函谷关险要不在。

以至于后来曹为了防守关西韩遂、马超,不得不在陕西潼关县北重新筑关,谓之潼关。

其后也多有迁移废止,但大概位置终究稳定了下来,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套体系第一道防线,便是从灵宝一直延伸的潼关跟前的函谷。

函者,箭囊也,后来又引申为盛放东西的盒子。

而函谷“东自崤山,西至潼津,大山中裂,绝壁千仞,有路如槽,险如函,故名”,其地险要可知矣。

张顺自河南洛阳一路行来,虽然沧海桑田,昔险峻多可避开。

他率领士卒能沿着黄露的河床西行,一路畅通无阻,仍然多见绝壁、大山,细细思来仍然不由汗流浃背、悚然而惊。

然而这才是开胃菜,过了阌乡向西,潼关南依秦岭,北临黄河。

从东向西,南面沟原错,依次分别为牛原、望远沟、麟趾原、禁沟和凤翼原。

从阌乡向西,首先图经的是夹在牛原和黄河之间的黄巷坂。

黄巷坂全长五里左右,和潼关所在地形极其相似。依旧是南依山,北临河,道路极其狭窄,队伍难以展开。

而在黄巷坂尽,在望远沟和黄河界处,刚好设置了一处险关,名之金陡关。

过了金陡关,进行沿河道前行,便遇到设在禁沟和通往关中平原的沿河道处的潼关城了。

潼关主城“依山势,周一十一里七十二步,高五丈,南倍之。其北下临洪河,巨涛环带,东南则跨麒麟山,西南跨象、凤二山,磋峨耸峻,天然形势之雄”。

其城池面积比城周八里三百四十步的洛阳城还要大上一圈。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便在这里设置了潼关卫。按照定额,当有五千六百在此地驻守。

虽然遂后卫所制败坏,卫所兵多不堪用。

可是如今陕西总兵左光先率领万余锐守城,又有潼关卫佐之,实在难以轻易攻克。

张顺沉吟了片刻,又追问道:“可否绕道而行?昔魏武潼关战马超,又如何克之?”

曹文诏来到此地以后,早已经考察地形,问询向导,对此烂熟于心。

他便沉声应道:“潼关依山临河,为天下之险。”

“其南可金陡关,走望远沟,翻过麟趾原,经禁沟绕道潼关之后。”

lt;dv style=quot;text-lgn:center;quot;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ltxsFB.com 收藏不迷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