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家有烩菜馆,还有秋梨膏,他一定好好经营,将丢掉的家业一点点挣回来。
腊月中旬,韩家烩菜馆推出了新品:秋梨膏。
韩家烩菜馆在城北的主街上,地段不错,食客众多。
他家的烩菜其实不便宜,八十八文一碗,里面只有一两条,余下的是猪
、豆腐、白菜、海带等普通食材。
这个价格普通小百姓吃不起,但城北这一片住的大多是小官、富商,这些舍不得去云霄楼吃五百文一碗的烩菜,但八十八文一碗的烩菜他们是吃得起的。
和云霄楼那些大酒楼相比,他家的烩菜真的很亲民。
去年平城那边的红薯欠收,条减产,再加上长途运输不易,所以
条到了京城之后身价陡增,一斤
条高达五百文。
但是,商们万里迢迢的把
条运送回京,当然要榨出它的最大价值,商
们都是把
条做成熟食卖。
就像是他家,一斤条五百文,一两
条便是五十文,他家只有一两
条的烩菜卖八十八文一碗,这多出来的三十八文钱便是他家比卖
条多挣的。
当然,刨除掉成本才是纯利润,但条的
利谁都无法否认,靠着
条,他家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把亏掉的家底挣回来了一半。
他对条真的满意极了。
他家的食客们对这个价格也还算满意,所以他家的烩菜馆都
满。
食客多,秋梨膏自是不愁卖。
他如同王掌柜那般,从食客中挑选出几,向他们推销秋梨膏,这些食客尝了秋梨膏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便掏钱买下。
回家吃了几,发现效果和韩宁说的一样,便一边复购一边向亲朋好友推销。
于是秋梨膏的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
祭灶之后,新年一临近。
这是黎荞和陶竹在一起过的第四个新年,现在是在京城,远离三柳村,前两年过年时的那种热闹氛围此地没有。
但该准备的年货还是要准备的,而且,有庄家、沈画徐瑛、孟家在,其实也不算少。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糊窗户。
腊月二十六,炖大。
腊月二十六一大早,陶竹带着黎二山,和沈画、庄泉庄园、孟家大哥一起去菜市场买。
买回来之后,各回各家炖
。
快中午时,沈画来了,他手里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的是他亲手炖的排骨。
在京城的这些天,因为生地不熟,而且无
与他一起出门,所以沈画便跟着陶竹学做各种美食。
这道炖排骨便是他前几天和陶竹新学的,他今炖了,觉得味道不错,便拿来给陶竹尝尝。
陶竹今买了一些羊
,打算做孜然羊
和羊
串,他到时羊
串已经烤出来好几串了,香味飘满整个厨房。
但他闻不得腥膻味,可他也不想回去,于是他便站在厨房门和陶竹说话。
“是徐家在么?”陶竹见此,直接问道。
沈画闻言,重重叹了气:“对,烦死了。”
“那你待会儿留下来吃饭,咱们俩回堂屋吃,把羊留在厨房。”陶竹道。
沈画闻言,犹豫了一瞬,然后点了:“好。”
徐家最近越来越过分了。
在来京城的路上,徐家就经常打扰徐瑛读书,似乎根本没把徐瑛此次的会试放在心上。
到了京城的第二,大家伙儿一起去采买东西,徐家只来了徐瑛的两个哥哥一个嫂子,余下的
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