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独宠夫郎

关灯
护眼
独宠夫郎 第200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见到黎荞和陶竹,这些的打招呼,不过每个都有些拘谨。更多小说 LTXSFB.cOm

鸭货作坊里的工大多数是周边村子的村,与黎荞陶竹不熟悉,黎荞中了举,又是他们的老板,是以他们都有些紧张。

黎荞和陶竹笑着回应,态度一如从前。

不过,两检查作坊时的认真和计较也一如从前。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卫生问题。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马虎。

周金桂和李瓶谨记着陶竹定下的规矩,不仅作坊打扫的净净,每个工也都带着帽子罩,手脸洗得净净。

检查完卫生,两个又专门去河边看工宰杀鸭子。

鸭子上的绒毛一定要褪净,可不能让有钱倒胃

小河还未结冰,但河水冰凉冰凉的,工的手和脸都冻得红红的。

不过这些工并不抱怨,他们的工钱比作坊里那些负责烧火、切块等活计的工高,而且陶竹还买了羊油,每三盒,足够抹一个冬天了。

乡下里都是这么过来的,若是不来鸭货作坊,那他们在家里也得用凉水洗衣服刷碗,不但没工钱,还会让手生冻疮。

能有现在的子,他们可太满意了,黎荞和陶竹都是大善,必须得有好报。

可惜黎荞和陶竹马上要去京城,再相见遥遥无期,他们能回报的就是努力活,好让黎荞和陶竹省心。

活卖力,黎荞和陶竹挑不出一点儿错,两个满意而归。

不过,在这种天气里活,工们着实辛苦,因此,回去前黎荞陶竹让李瓶在账本上记一笔,今给负责宰杀鸭子的工多加二十文钱的辛苦费。

另外,再去郑家买些,今吃热烘烘的烩菜。

鸭货作坊为工提供午饭,伙食标准是粗粮细粮搭配,三一吃

但今天天气冷,应该给工们加餐。

风大,回去的路上黎荞脆扯开宽大的披风,让陶竹钻他怀里,再把陶竹的披风披在上挡风,裹得严严实实的往回走。

回到家之后,两个先是把披风放回卧室,然后进厨房站在灶前用灶里的火驱走身上的寒气。

他们俩进的是黎大山所负责的厨房,黎大山和郑浅浅都在,黎小睿睡了,郑浅浅可以歇一歇。

郑浅浅瞧着两的动作,立马道:“我把木炭烧起来,小叔你和竹叔回后院取暖吧。更多小说 LTXSDZ.COM”

“不用,这就挺好。”黎荞摇了摇

黎大山做的点心是用烤箱烤的,因此炉灶很大,火苗从炉灶里跑出来,挺适合站在旁边取暖。

“行。”郑浅浅瞅了瞅外面的天色,又道:“该吃午饭了,咱们中午吃什么?”

他现在要照看黎小睿,不能做点心。

但当黎小睿睡了,他会做些杂活儿。

“竹哥儿,中午吃什么?”黎荞问身旁的陶竹。

“嗯……要不咱们也吃烩菜吧。”

大冷天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烩菜,吃完整个都暖起来了。

“好。”黎荞看向郑浅浅:“浅哥儿,主菜是烩菜,其他的大家伙儿看着做,想吃什么吃什么。”

郑浅浅嗯了一声,他朝着门走去:“我去问问大家,看大家都想吃啥。”

郑浅浅出去了,黎荞看向黎大山:“大山啊,其实你和浅哥儿最适合跟着我们去京城了。”

黎二山和黎夏年纪终究小了些。

而黎春生又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去最起码得半年才能回来,让顶梁柱离家那么久,他有些不好意思。

黎大山和郑浅浅挺稳重,而且与他和陶竹关系极其亲近,是最合适的选。

可惜的是,黎小睿才半岁,不适合长途跋涉。

黎大山闻言,犹豫了一下:“要不把小睿放家里让我娘照看?”

小哥儿不能哺,小胖子一直吃的都是羊,就算是他和浅浅去京城,那也不影响小胖子什么。

“不不不,那么小的娃,可离不开你和浅哥儿。”黎荞想也不想的摇

再看看吧,实在是不行,还是带上黎二山和黎夏。

等过了年,这两孩子又长一岁,在乡下算是大了。

而且去首府转了一圈,长了见识,稚气退去了不少,行事也稳重。

黎大山见此,长长叹了气,唉,若是他和浅浅不生孩子,那这次就能跟着他小叔竹叔去京城了。

的午饭由郑浅浅、黎春桃、黎瑜宁黎瑜安四负责,很是丰盛。

除了烩菜,还有烤肠、烤串、麻辣烫、汤圆。

黎荞和陶竹吃了暖呼呼的午饭,然后各自捧着一碗解腻去火的红枣梨汤回了后院。

坐在陶竹的小书桌前算账。

第一年条挣了七万两银子,去年条挣了二十万两银子,第一年因为修路和买田地,再加上去府城,一下子就花去了三万两。

但今年两除了府城首府之行、去年买的三百亩中等田、盖的大仓库外,便没了大的花销。

去首府花了一万二千两银子,在府城花了五千两银子,买田地花了将近七千两,盖大仓库用了一千两。

这一共才两万五千两。

大的进项减去大的花销,能剩下二十二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点心的收,点心每的利润不算很多,一个月能有一千两出

田地的收还行,西瓜很能挣钱,但红薯的话,他只卖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用来做条留给自家吃。

所以,田地的收不算亮眼。

还有望月楼给他的玉米、烧烤料、蛋等菜式的分成,此时也属于小钱了。

郑家庄家的分成,他早就不要了。

鸭货作坊挺能挣钱,一开始规模小,每能做的鸭子少,经过一年的发展,由最开始的四百只变成一千只又变成现在的一千五百只。

这一年下来,鸭货作坊的纯利润有四万两。

不过,除了这些收,他和陶竹的常开销挺大的。

最大的开销用在了吃吃喝喝上,他家里多,吃的又好,即便是自家种了小麦,但因为要做点心,所以有时候还是得买米面。

除了吃喝,他一向大手大脚,自打手里有钱了,笔墨纸砚换成这个时空的名牌,书籍也换成了刊本。

他心好了发红包,只要是他小辈,他都发。

还有流水宴的支出。

……

这些账平里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一笔一笔的加起来,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与他和陶竹手里的现银比起来,这其实都是毛毛雨啦~

因为他和陶竹现在手里的现银足足有三十万两!

和三十万两比起来,他们常的开销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且红薯作坊已经开工了,今年红薯收成一般,一亩地大约有一千五斤。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其他四个县城做的条肯定比去年多。

而且,永兴县的确和通吏县达成了合作。

回到府城时,他特意向明知府询问了关于通吏县种了不少红薯的事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