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是诗词好,名次又好,对本来就和皇帝在争夺权力的整个文官集团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龙腾小说 ltxsba @ gmail.com
当然,你要是在诗词上狗不通,又说明这
没真才实学。
所以说科举的路上,运气确实很重要,因为主考的主管思维往往会占据绝对作用。
……
这天甄老太妃病重的事,早已经传遍京畿。
时间也到了会试快要公布成绩的时候。
第7章 连中五元
会试张榜前三天,石中魁站在书房的案牍旁边练字,边听着薛蟠和贾琏汇报酒楼的事。
酒楼虽然是用来算计贾赦、贾珍,但石仲魁也明白,要是赚不到钱,没会傻乎乎的还往坑里跳。
所以这些天,名义上外面跑的是贾琏和薛蟠,但石仲魁自己也花了不少心思。
现在一切准备都做完了,就等着石仲魁为酒楼取名。
贾琏拿着石仲魁亲手写下的‘会贤楼’的宣纸,就去让加急把牌匾做出来,免得万一高中,还得在别家酒楼请客。
但贾琏最后还是本着保险一点的心思,把离会贤楼只有几十米的聚德楼和广元楼包下三天。
到时候客再多,应该也能坐下。
又过了三天,薛蟠、贾琏再次来到石仲魁家。
三坐在正堂上喝茶、闲聊时,薛蟠仿佛椅子上有钉子一样,左扭右扭的怎么也坐不住。
一炷香后,再也忍不住的站起来,嘀咕道,“怎么报信的还没来?”
贾琏一样担忧的站起来看向石中魁,却见石中魁笑着道,“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急也没用。”
除了没预料到,会有利用自己来为甄老太妃冲喜外。
算计了那么多,要是还拿不到会元,那自己也认了。
不过石中魁这些天常常回想自己的答卷,怎么都觉得自己的文章即便拿不到第一,也没没道理落选。
这最低期限有了保证,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
再对比一下前些天上门的于同甫,送来他自己默写下来的文章,石仲魁怎么都觉得自己比他的文章好了至少一个级别。
而于同甫看了他默写下来的文章后,感叹一句道,“父亲看到贤弟这篇文章后,必然会高兴。”
随后指着放在身边茶几上的木盒道,“贤弟,为兄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一套32块徽墨组成的‘上园图’集锦墨,就当是为兄的谢礼了。01bz.cc”
石仲魁这次没任何客套的意思,伸手拿起木盒打开,表立马意外和惊喜起来。
上品徽墨本来就有一两墨一两金的说法。
而被加工成各种形态的墨板,再雕刻有各种图案的集锦墨,就真不是有钱能买到的好东西了。
这玩意已经上升到了收藏品,甚至孤品的行列。
而于同甫会重礼谢他,无非是石仲魁想办法化解他考前紧张绪的同时,又在会试前一天提点了他一番。
既然会试之前和于同甫一起读书,又是同门师兄弟。
今后一起官场,两
就是天然的同盟,而且还是关系会非常牢固的那种同盟。
所以石中魁在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当然会想着把自己知道可能出的题目,用二十几个其他题做掩饰。
告诉于同甫这是自己猜的题。
要是换成一个半月前,于同甫肯定不会在意。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他是真的佩服,甚至敬佩石中魁的学问。
同时石仲魁开导自己的事,也早就明白了过来。
虽然石中魁给题时,时间已经不足以仔细做题,但在脑子里想一想的时间还是有的。
而且他也是有真学问的,这有了准备,在考场上时,心里方面的优势,直接抵消了于同甫的紧张。
心里不急也不紧张,那真实水平就能发挥出来,所以于同甫考完有信心的同时,又觉得万一真考不上,自己也没遗憾。
这才上门亲自道谢。
于洪高和于石氏知道石仲魁猜到考题,又告诉了于同甫后,当然想过道谢。
但仔细想想,宝钗的过书和定下迎春的事,都是他们和缮国公府出面,哪还用得着刻意去谢石仲魁。
石仲魁也不敢接老师和师母的谢礼,有于同甫上门道谢则刚刚好。
……
上午9点左右,贡院外早已山
海,但无数
看着主副考官一起走出贡院时,表
显得有些怪异。
按说会试张贴榜单,主考官应该高兴才是。
毕竟按照科举的规矩,考中的士子,今后都得拿他当老师。
也就是说,一下子有两百个新科准进士为潜在助力,对主考内阁都是一份不小的助力。
但这位主考官在二月寒风里,脑门居然在冒汗。
可以说,主考和一些心思诡异的副考官,在看到眷抄卷子上的封条被一一打开时,表那叫一个
彩。
千算万算,这些如何也想不到石仲魁居然一改行文风格不说,做出来的诗,顶多只能算还过得去。
至于那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卷子,则被他们用理由,放在了第二等79名。
等于是第二等倒数第二名。
这事传出来后,范道恨死主考的同时,也把石仲魁给恨上了。
可惜主考哪有心思去管他,所有算计都成空,想死的心都有了。
而一旁正站着5个欣赏石仲魁的副考官,虽然同样吃惊,但看到结果后,脸上顿时笑了起来。
大家都不傻,知道十几个考官全被一个举给骗了。
至于那个叫犯道的举,为什么忽然能做出一首足以被后代铭记的诗词,大家只能会心一笑了。
反正这事只要石仲魁和范道不认识、没见过。
又不是亲戚、师兄弟关系,想找麻烦都没理由。
把取中的会试名单写好,一份立刻送去宫里,一份送去龙首宫之后。
这才开始在黄榜上眷抄一二三榜名单。
但今之事,必然会传到朝堂内外,十几个副考官看主考的眼里,已经带着些看死
的味道在。
主考官心里同样明白,自己这算是把两方势力全得罪了,能辞官归家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
一阵吹锣打鼓的声音远远传来,薛蟠、贾琏和众多下色一喜。
急匆匆的就往大门那边跑,很快远远看到至少2、30个穿着衙役服,上帽檐上尽皆
着红纸簪花的差役吹落打鼓的来报喜。
而且这些锣鼓声还把沿街的各家各户都吸引了出来。
大家都知道石仲魁连中四元,这要是再夺会元,整条街的都有面子不说。
心里也都在想着,自家的孩子说不定就能沾沾石仲魁的文气。
更重要的是,一旦关系处的不错,石仲魁又一直住在这条街的话,未来说不定就能求他指点自家子弟一番。
这可是连中四元,这次至少也过了会试,说不定就是会试第一的五元魁首。
光指点一番如何针对考官的喜好来写文章,那就是千金不换的秘诀。
所以但凡家中有男孩的家庭,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