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新晋举子面面相觑,这也太让下不来台了,还能说什么?
解元倒是个大方的:“温雅士既然写了四君子之一的竹子,怎么能少了其他三君子呢?起码也得有个兰花吧?”
这是杠上了?
不过温润看解元是没有什么敌意,毕竟刚才开起哄的可不是他。『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
他这是给打圆场呢。
温润就笑了:“当然,当然!”
于是他又提笔,嗯,抄了一首郑板桥的诗。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兰》。
瞬间两首诗一出,众亲眼所见,不得不佩服温润的才学,的确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其实这些都没什么。”温润道:“我应该提笔写一首应景的诗才是。”
他就真的提笔,写了一首应景诗,诗的名字就叫《得南闱捷音》。
忽漫泥金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华堂却慰谁?
一首诗,写出了众寒窗苦读的心声,考中秀才只是迈出来第一步而已,随后他们需要继续努力。
考中秀才,还要经历岁考,起码要经历一次,才能考乡试。
可是乡试未必能上榜,他们三五百考试,只有一百多
考过,剩下的
全都名落孙山。
有些,家里的老
是真的去世了,他们没有等到中举的那一刻。
荣耀是个也是家族的,考中举
就真的可以改换门庭了,因为举
就有资格当官了。
读书,说是十年寒窗苦读,说起来简单,经历过的
,才有那个心酸的记忆。
考中了秀才还要继续努力,考中了举,其实还要继续努力的,如果不努力,举
做官,是有限制的,大家都知道,而且走不长远。
要想真的为官做宰,唯有考中进士……可这一关一关的过,有多难。
有多煎熬,大家都是经历过的。
众沉默了,半晌之后,在解元的带领下,众
站起来,齐齐朝温润一躬身行礼:“谢!温雅士。”
这一声“谢”,温润收下了:“好了,都坐下吃饭吧,继续吃饭。”
温润的这首诗,也引起了其他三的共鸣:“写的太好了。『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 gmail.com』”
吕山长低,眨了眨眼睛:“我当年就是心灰意冷,才想自由自在的过
子,后来又想明白了,才去参加的会试,考中了之后,也没想过
官场,只因为
了官场……太复杂,我不合适,就回来了,当了个山长。”
“是啊!”辛明大吐了
气:“当年我也是千辛万苦过来的,唉!”
“我想起了我已经离世的双亲。”欧震大更是如此,他父母都在他考进士之前就离世了。
他是真的如同诗里写的那样,捧华堂却慰谁?就算是考中了进士,回家去给谁看呢?
“吃饭,吃饭!”温润赶紧招呼他们,这气氛搞得沉重了啊。
为了活跃气氛,温润倒是提了一个要求,叫“重赴鹿鸣宴”。
“重赴鹿鸣宴?”辛明大愣了一下。
“什么意思?”吕山长也有些糊涂了。
温润笑着道:“乡试中举之如果界周甲六十年,适其乡试开科,便可与新科举
一起参加鹿鸣宴,此称为重赴鹿鸣宴。通俗地讲就是举
中举六十年,如果那一年刚好开乡试就可以重赴鹿鸣宴。”
其实,这是清代的创举,是朝廷赏赐老年科第之的恩典,可谓荣宠至极。
温润以前研究过科举,对那些八文啊,倒是没什么,可是对一些科举趣事却记得非常清楚。
尤其是“重赴鹿鸣宴”这种事。
自科举制度创立后,同科中式者称为“同年”,明末以来,逢周甲之际,新老中式者也互称同年。
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乡试,松江进士唐昌期以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中举,恰逢周甲,遂会先后有年。
广东尹之逵中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
,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年八十,以巡抚会先后同年赴鹿鸣宴。
至此,遂有重赴鹿鸣宴之举,然多由地方长官自行相邀,未形成制度。
乾隆三十九年,直隶总督周元理上奏,说顺天府有一个举,现年八十九岁,乡试中举,现逢周甲退休在家,可否准其重赴鹿鸣宴,乾隆帝批示:准
宴。
其后,逢周甲举重赴鹿鸣宴,均由地方长官奏请成为惯例。
为了与前朝有所区别,重视文臣科举,清朝的时候,恩宠更上一层楼。
由于适逢乡试周甲实属难得,况且年寿已高,朝廷为了彰显祥瑞之气象,便开始加恩赏赐重赴鹿鸣宴者。
起初是举赐进士,后又赏三品、二品顶戴。
到了嘉庆时期,重赴鹿鸣宴“赐加官加衔者”已成为常态。
清代因为多开恩科,故有恩科乡试中式之举逢周甲之期,无乡试正科。
对此,同治元年、六年分别准恩科中式举子于周甲邻近之科重赴鹿鸣宴。
据说有清一代,得重赴鹿鸣宴者,共一百五十余,其中更有赏
品衔,以及尚书衔、太傅衔者,尤以阮元、潘世恩,崇保三
礼遇最优。
虽然本朝没有这个规矩,但是温润提了出来:“鹿鸣宴是科举时代的盛宴,是千千万万读书平生最想参加的一次宴会,首赴鹿鸣代表着他们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而重赴鹿鸣,则表示他们活得长寿,多子多孙多福,可谓
生一大幸事。试想一下,若是一甲子之后,你们一群同窗,再次重赴鹿鸣宴,会如何?”
过了三十的举们,对此可不抱什么希望。
活到一甲子之后?那得九十多了吧?难!
可年轻,越是年轻的越是憧憬不已,比如王珏他们,才十几岁,不到二十,那努力的活一下,八十岁,还是可以的嘛。
温润又提出来,请朝廷到时候赏赐点荣誉衔什么的,那就是锦上添花啦。
“此事,本官与诸位大联名上奏朝廷!”辛明巡抚一拍桌子:“到时候,要提出来,是温润温举
首倡此提议。”
这是要在奏折里,提到温润的名字。
不管如何,温润也有举的功名,算是他们文
这一边的;至于他的那个记室参军的官职……他们可以选择
遗忘。
毕竟那个职位,说白了就是王将军私决定的,能给当个官儿,就能给拿下来,无所谓了。
可这直达天听的好事儿,又是给文圈子里增光添彩,必须要提一提。
不能忘了温润这个大功臣。
作者闲话:
江湖这几天一直在咳嗽,很难受,全身酸痛,大家要多多的预防,就算是有了症状也不要惊慌,多喝温开水,减少出门的次数,过了这个期间段儿就好了
第277章 带举子们回老家
鹿鸣宴可以说是圆满成功,举办的很是不错,比起以往的鹿鸣宴,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