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错嫁良缘

关灯
护眼
错嫁良缘 第4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上轿,他们在馆舍已备好接风宴。

沈葭一听,从怀钰背后探出问:“什么馆舍?我们不是要回家吗?”

礼部尚书呵呵笑道:“启禀王妃,按照礼制,亲王驾幸留都,要居于行在,待择定良辰吉后,才可随王妃归府省亲。”

行在就是南京的紫禁城,自成祖迁都后,宫城便空下来了,只派了些太监留守。

沈葭一听,犹如晴天霹雳。

她心心念念的就是回家,没想到进了金陵城还能过家门而不,要随怀钰去住什么皇宫。

沈葭也不顾还有别在场,拉着怀钰的袖子道:“怀钰,我要回家的,要不你自己去宫里住?”

众官员:“……”

怀钰斜她一眼,道:“一起回。”

礼部尚书听到这话,脸上的笑险些挂不住:“殿下……”

怀钰看着他问:“怎么,我说的话不管用?”

礼部尚书登时急得满冷汗,结结道:“不……不是……”

众官员大气也不敢出,心说这么任的吗,咱们专程起个大早来到码迎驾,一上午没水米打牙,结果因为王妃一句话,你说不去就不去了。

最后还是老成持重的襄城伯出来打圆场:“那请王爷、王妃上轿,我等在轿旁护送。”

怀钰看一眼那十六抬大轿,似乎有些嫌弃,转问沈葭:“你家里派来接了没?”

谢家三前便收到谢翊的信件,知道他们今会抵达金陵,所以一早也派了来接,只不过扶风王驾幸留都,百官迎候,闲杂等都被赶去码外了,由禁军将士拦着,谢家的也在里

怀钰命他们把谢家的放了进来,沈葭一看见那,就高兴地喊了声“汪伯”。

汪伯是谢宅的管家,从小看着沈葭长大,三年不见,昔的小孩摇身一变成了王妃,汪伯不由得有些拘谨:“哎……王妃,不敢不敢。”

他拿不准是不是要给沈葭下跪行礼,沈葭却亲亲热热地挽着他的胳膊凑了上来:“汪伯,我好想你啊,你还是像以前一样,一点也没变老,外祖母身体还好吗?我们的车在哪儿?”

谢家派来的是辆青盖大马车,足够容纳十余,谢翊、沈茹、陈适先行上车,怀钰被观扶上车的时候,众官员的表像天塌地陷一样。

沈葭心说你们也太夸张了,她家的马车也不差好不好,难不成还委屈了他?

马车启动,众官员和侍卫们举着卤簿仪仗徒步跟上,乐班舞班也开始鼓瑟吹笙。

怀钰手伸出窗外挥了挥,叫停奏乐,道:“别跟着了,都回去罢。”

众官员愕然,脚步齐齐一停,目送那辆马车消失在视线里,心准备的接驾仪式就这样潦地落下帷幕。

沈葭掀起帘子,朝后看了一眼,看见那些稀稀拉拉地开始回去,忽然觉得当官也挺累的,一上午不吃不喝,站在河岸上吹冷风,好不容易接着,又没讨到好。

沈葭放下帘子,望向对面的怀钰,发现他闭着眼,似有些疲惫。

沈葭心念一动,心想他是不是也厌恶这些繁文缛节?亲王出行,排场是够了,但每天要应付这么多,每到一个地方,就乌泱泱地跪倒一片,每次都要说一声“平身”,也会很累罢?

“看什么?”

怀钰睁开眼,目光径直向她来,眉眼间的疲惫一扫而空。

“没看什么。”

沈葭慌地移开视线,不是在睡觉吗?怎么她一看就知道,这么警觉,属鹰的?

-

谢家坐落在乌衣巷内,是条百年老巷,曾经是东吴石城驻军的营地,因为守军将士多穿乌衣,故以此得名。东晋时,这里曾是王、谢两大士族的聚居地,出过东晋名臣王导、谢安,以及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山水派诗谢灵运,因此唐朝刘禹锡曾有诗言:朱雀桥边野花,乌衣巷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就在武定桥和镇淮桥之间,横跨内秦淮河,距离乌衣巷不远。

永宁年间时,乌衣巷有所衰落,地价下降,沈葭的外曾祖父抓准良机,趁机用极低的价格一举购下,就在王谢故居的旧址上建起谢宅来。

乌衣巷大致呈南北走向,谢宅横跨东西两条长街,二宅相连,中间只隔着一条青砖窄巷,对开二门,沈葭的外曾祖父占了西街,对街让给他的兄弟住,从此东西二宅便分开来,街西是本家,街东是旁支,为以示区分,外一般叫作“东府”和“西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