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第233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连王玉都觉得不对劲了,还请他去酒肆喝过酒。「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于是此番朝廷备灭百济之战,裴行俭再次恳切上奏疏,想要随军。

而这次的理由,是学军法——他之前被贬西州,是打过西域战的,对于荒漠和高原都不是特别陌生。

但海战真的没打过!

因而裴行俭对随军百济之战的渴望,甚至超过了上次平叛西域。

这次,皇帝准了。

毕竟皇帝也知,无论李勣与苏定方两位大将多么能打,他们也已经年过六旬。

总不能过十年后,还让两位七十多岁的老家去高原、去海域。

传承最要紧。

此番灭百济,又是水陆同战,便是将他们毕生作战的心血智慧,传承下去的时候。

正月初,皇帝正式下旨,此番征百济——

中郎将薛仁贵为副将,随军李勣。

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副将,随军苏定方。

还是那句话,姜沃每每想到这个阵容,就真心希望百济国早投降早解脱。

**

而在大军出征前,姜沃还在意一件事。

显庆四年的年尾。

所朝诸蕃之中,多了一个国家:倭国。

自然,倭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唐。最早的倭国使臣,出现在贞观四年,自此,倭国便以‘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由,陆陆续续又派了两回使者兼学生来。[2]

这一次,已经是倭国第四次派遣使者至大唐了。

但这一次,不同。

*

且说,自去岁起,崔朝已经回到了鸿胪寺——

比起国子监,他自己一直更倾向偏鸿胪寺。

而吏部‘资考制’确立后两年,国子监内算学科明法科兴,已经不太需要他去帮着招收学子了。六学里许多学子都会主动报一门算学课。更多小说 LTXSFB.cOm

正好原本的鸿胪寺正卿年老致仕,鸿胪寺少卿顺位升至鸿胪寺正卿,崔朝便请命回鸿胪寺。

皇帝授他鸿胪寺少卿职。

说来,崔朝的格和为官作风,让姜沃来看,便是那种最好一世做二把手的

有的,天生不适合当要决断安排所有事的一把手。他的格太平太稳,本又完全没有锐意进取的意思。

他自己也是更愿意做二把手。

就像在国子监,崔朝做司业,上面也一定要有国子监祭酒才行。这样他就可以只做好自己的事,而不用统筹安排所有

*

崔朝既在鸿胪寺,自倭国使者进京后,姜沃就常向他问起倭客事。

而崔朝对她的绪一向很敏感,不过几回就察觉了:“你不喜欢倭国?”

大唐属国众多,姜沃很愿意听这些属国的事儿,崔朝与她提起的国度很多,但每次提到倭国,就觉得她有种隐约的抵触。

崔朝不免好缘故。

因倭国与大唐往来实在不多。

姜沃只道:“就是一种直觉。”然后让崔朝多留意,此番倭国使者至此,有无异动。

其实这第四批倭国使者,只到了五个——本来是两船,但无奈路上跑偏了,直接被刮到小岛上去了,大使坂合部石布都因此身亡,最后只有五个使臣,好不容易搭路过的大唐商队船只到了大唐。

虽说只有五,但姜沃既然提出来,崔朝也对他们格外留意。

而很快,倭国使臣,果然要单独求见大唐皇帝——

他们是作为百济的盟友,想发挥外作用,说服大唐放弃新罗的。[3]

姜沃听闻了此信,唯有一个感想:简直是,不知所谓。

算来,这便是第一次,倭国站错了队吧。

*

既然确定了,在此次大唐新罗队以及高句丽百济队中,倭国站到了敌对的一方。

那就没什么客气的了。

皇帝当即下旨:

我朝来年必有海东之政,汝等倭客,不得东归。[3]

免得回去走漏消息。

于是这几位倭国使者便被软禁在了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懒得担责任,怕他们跑了,就又转到了大理寺。

‘请’倭国使者们等大唐灭了百济后,再想回国的事儿。

*

显庆五年二月。

大军出发东征。

姜沃于朝上见诸位将军向皇帝辞行。

忽然记起苏大将军灭西突厥后那个元宵灯会。

那时,她曾想起了‘一身转战三千里’的诗。

但如今,她眼看着苏大将军,从最西面咸海归来,又即将奔赴百济——

这都不是一身转战三千里,这完全是三万里啊!

第3章 媚娘的黑手套

显庆五年,二月末。

紫宸宫偏殿书房前的晚梅,尤自盛开。

以往,皇帝便是在此批奏疏,召见前来求见的朝臣。

*

姜沃顺着殿前的石阶走上去,此时在门迎着她的,却不是皇帝身边程望山,而是严承财。

他见了姜沃立刻笑着接上来:“姜侍郎快请,皇后等着您呢。”

姜沃内,严承财在她身后将殿门重新关上。

雕有龙腾祥云的红松木门颇为沉重,旁边的小宦官连忙来帮忙。

而严承财望着这两扇华彩妙目的雕纹销金的木门,忽然就想到了当年掖庭北漪园的两扇寻常木门。

更是不由想到了如今殿内皇后初宫闱时的样子,也想起了当年为宫正司官的姜典正,第一次来到掖庭读宫规的样子——

当时若有告诉他,他在北漪园见到的里,能出一位皇后,一位未来的宰辅,他一定觉得对方在发痴,会让对方赶紧去尚药局看看脑子!

当然,若有告诉他,将来他能站在天子居所前,迎送朝堂重臣,他也不会信的。

然而现在,他已经站在了这门前。

这几,甚至还有来请见皇后的朝廷大员给他塞金银珠宝!

严承财哪里敢收,只觉得恍如梦中。

*

姜沃内,就见媚娘着皇后朱锦常服,正坐在御案后,提朱笔批奏疏。

二月中旬,大军奉命出征百济后,皇帝风疾再次发作起来。

大约是之前大半年,在调兵遣将等事上耗了太多心,年节下又有祭天祭祖,并大军出征前的类祭,诸事加身,难免劳劳心。

待到大军开拔,皇帝心骤然一松,不免再次犯了旧疾。

好在二月里,孙医还未出京云游,皇帝将其请到宫里来诊病扶脉。

孙思邈扶脉过后,为皇帝开了药方递上。

自先帝病起再到自身发作症候,皇帝久见久历其病,已然成半个医家,见药又加重了二分,不免悒悒。

兼之孙思邈出于大夫的角度,多次嘱他要安归养。皇帝便将政务委了皇后,自己搬到后殿去安心养病。

道除了军国大事,其余庶务不必再问他,只管与三省宰辅商议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