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0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这火,只烧胡乡,不烧汉界,该不会一路向南烧到岷州去吧?

“会不会引得吐蕃各部联合起来攻我?”

“大帅,只需派告知岷州吐蕃,只诛昑屈氏,不涉其他等,同时厚赠金帛。蕃贪婪,以金帛之利诱之,以烧原之事吓之,双管齐下,姻亲又如何?即便这会时间短烧不成,待秋霜降之后,有五个月的时间给咱们烧。牧有限,不紧自家牛羊吃,难道给昑屈部的牛羊吃?”陈诚说道:“昑屈氏没了后援,也就只能返回会州。此时困马乏,要么来降,要么去抢别场,连找咱们晦气的心思都没了,毕竟给牛羊找吃食要紧。”

“他不来,咱们就着他来。”陈诚最后总结道。

“计是好计,但做起来怕是没这么简单。也罢,先让白家派使者去岷州,就以烧原之事胁之,讲明便是这会烧不成,半年后某也会派来烧,看他能躲得几时,还敢寇掠州县否?”邵树德说道:“先吓吓他们。烧原这事,系重大,非不得已不要这么做。”

邵树德还是担心会引发诸多不可测的负面影响。了这事,怕是就没几个部落愿意降自己了,名声实在太臭。

第03章 奏

邵树德骑着马儿,慢跑在会宁县的乡间。

乡间土路甚是狭窄,两匹马并行就是极限了。亲兵们欲下到农田之中,在两侧保护,被邵树德拒绝了。

“大帅,可以奏复会州了。”赵光逢骑马跟在后,建议道。

“可,卢书记便写一封捷报,给朝廷上奏吧。”

“遵命。”

朝廷的关注点,与邵大帅其实有些不太一样。圣百官看的是有没有收复土地,邵大帅注重的是有没有实际消灭敌

他不会在会州停留多少时了,出征已经半年,将士们想回家,他也想回家。

黄河对岸来报,定远军使王遇率军攻占乌兰关、乌兰县,降吐蕃部众千余。至此,会州两县全部收复,至少城池是收复了。

其实吧,以会州的体量,野外那些土地、场根本不重要。这是昨天赵光逢对自己说的。他认为,会州最大的价值就是会宁关船渡,而会州城则是保护会宁关的东南屏障。

这个说法倒挺新鲜。

会宁关、乌兰关是两个渡,围绕这两个渡的乌兰县、会宁县、新泉军都是外围守备要塞。赵光逢建议,重修会宁关码,建仓城、货场,附近雪山那边亦可建个伐木场。他们只需控制这些要点就行了,码、州城中间可以适当开垦田地,将还坚持耕作传统的天宝遗民迁移到这边种地,可就近保护,免得再被吐蕃掠去。

其余那广袤的场,全部给羁縻部落,比如白家。让他们去和昑屈氏争斗,定难军只需经营好会宁关船渡即可。

这个思路其实非常务实。会州就六七千唐,耕作了五六百顷农田,出产的粮食可有可无,不如全数迁到西北边,六百顷农地怎么也能腾出来。前面有定远军保护,后方会宁关那边再由重建的会州州兵照应,昑屈氏很难过来劫掠。

他要打劫,去打劫白家好了。

但邵树德还是有点想法的。放弃会州城附近的现有农田非常可惜,而且会州离兰州那么近,不过三百八十里,若能多出产些粮食,也能减少从灵州调运粮食的压力。

再者,将那么大一片地都让出去,上万平方公里呢,全让给吐蕃游牧,着实也不太像话。天宝年间,会州可是有两万农呢,耕作的农田数倍于现在。

所以他还在犹豫。

“大帅,某有一计。”陈诚策马赶了上来,说道。

邵树德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陈判官的计策,怎么说呢,有好有坏。当年讨黄巢时,他献计造谣朱温已投降,前几献计烧原,前者还算靠谱,后者却让邵某举棋不定,不敢真的实施。

“计将安出?”邵大帅驻马停留,配合地问了一句。

“大帅,可在夏绥银宥四州招募健儿,甚至关中、泾原、邠宁、凤翔镇亦可,给田一顷,十年免赋。家愿同来者,赐给房屋。此等健儿,须得会箭,敢拼杀。以百户为一里,设指挥一;五百户为一乡,设都指挥一;全县,设镇守一。”陈诚说道:“正好缴获了不少器械,便发给他们,农忙耕作,农闲练,秋收后便去劫掠吐蕃,打谷。如此数年,定可让敌闻风丧胆。”

“大帅,陈判官所言极是。某听闻中和年间俘获了五千余巢众,至今仍在服苦役开河。大帅不如免掉他们剩余的两年刑期,发来会州,并给予土地、房屋、器械。此等亡命之徒,积年老贼,一旦组织起来,遇到小吐蕃骑兵,不会吃什么亏。若遇吐蕃大队,出动定远军、新泉军即可。”赵光逢也建议道:“另者,可请朝廷发刑罪之至会州。方今天下多事,犯事者众多,一涉流死,便亡匿山林。今可昭告天下,犯流死亡匿者,听自首以应募,戍守会州。”

谪罪以戍边,国朝老规矩了。前阵子击原州吐蕃,邵、程、折三送了百余名俘虏往长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朝廷会判其流放岭南。大中年间西进,抓获的不少吐蕃俘虏便是流放岭南,这也是循旧例了。

另外,天下三百余州,有流死重罪者,一直在发配边疆。天德军、振武军、黔中、岭南等镇都是接收大户。只不过黄巢之后,这种事慢慢停了。

似乎可让朝廷给天下诸镇行文,让他们继续往西北流放罪。这种小事,想必各镇节帅也不会拒绝,名义上还是皇帝的臣子呢,又不是让你派兵到西北来防秋。

“如此甚好。”邵树德说道:“卢书记,今有三件事须上奏朝廷。一者收复会州,二者请置定远、丰安二县,三者请发天下刑罪之戍会州。”

“遵命。”

对吐蕃,他当然想拉拢,但如果家不听拉拢呢?可不就得有额外手段应付着?主力大军,马上就要走了,不可能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

※※※※※※

光启二年三月二十八,长安。

一大早,平康坊的定难军进奏院内就传出了一个消息:灵武郡王邵树德率军收复原州、武州、会州,大吐蕃。

消息在平康坊这边没有引起太多波澜,宿醉未醒的恩客们对此不甚感兴趣。

不过越传越广之后,影响渐渐大了起来。长安是国都,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这些对时事最关心,也最慷慨激昂。

之后,吐蕃趁势攻取原、武、渭三州的事很多都知道。好几年过去后,也就只收复了平凉一县,大伙心中早就不满,同时也觉得朝廷是无力收复陷蕃州县了。

今天得闻灵武郡王收复诸州,其中甚至还有个陷蕃两甲子的会州,这一下子引了众的谈兴——文士子,对边塞之地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国又重功名,边塞诗流行一时当可为证。

学子们听闻之后,跑到酒肆高谈阔论,更有那喝高了的,当场咏起了“吾闻昔西凉州,烟扑地桑柘稠”,然后相约到平康坊,让姑娘们唱来听。

有那么些个家有资财的,甚至呼朋唤友,要学那仗剑云游的士子,到会州看看,陷蕃百年之后到底是何风物。

民间议论纷纷,朝中也不是风平静。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