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李小姐,看见我微微怔了一下,她的眼睛一直幽幽的看着我,“你,你怎么来这儿了,你是要找我吗?”
“不,我是来修车的。”我指了指阿瑞斯。
旁边刚才一直在纠缠我,不让我走的那个马上凑上来,在李小姐耳边耳语了一会儿。
虽然,我没听到他说的是什么。
但是从他边说话边指着阿瑞斯,我也猜到了,他是在向李小姐说有关阿瑞斯的事。
他们应该是遇上了一辆从来没见过的车。
李小姐走到阿瑞斯跟前看了看,突然向我灿然一笑,“你可不可以把车盖打开,让我见识一下你这辆车有什么不凡之处呀。”
我把阿瑞斯的前机关盖打开。
李小姐凑上去仔细地看了又看,一脸的讶异。
她应该也没见过这么高级车。
她看完了车,向我一伸手,“我叫李敏英,是这家公司的副社长,请问你是……”
我握了握她的指尖儿,“我叫胡凯文,我……我是一下古董商。”
“古董商?”
李敏英上下打量了我几眼,似乎有些不相信。
她笑着说:“一般的古董商不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子吗,怎么你……”
我笑,“也有不白发苍苍的年轻。”
李敏英回过对那个工作
员很豪爽地说道:“胡先生是我的朋友,他帮我赢了很多钱,他的车你们就给免费修一下吧?”
那个工作员一脸的难色,换成韩语跟李敏英说了半天。
李敏英皱起了眉,“修他的车要这么多钱呀?”
工作员点点
。
我忙问:“需要多少钱,我这里还有三十万,够不够?”
李敏英瞅了瞅我,“三十万?恐怕不够。”
“那得多少钱呀?”
她指了指那个工作员说:“他刚才说,要是按照你刚才的要求全部修好,并且补充完整的话,大概需要一千五百万。”
我吓了一跳,“一千五百万?”
她点点,“这个还是成本价儿,没赚你钱的价格,要是要赚你钱的话,恐怕最少还得加百分之三十。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再去别的修车厂打听一下,要是少于这个数字,我十倍赔偿你。”
看得出来,李敏英没有撒谎。
而且刚才我找过的那些修车厂就没有能修,他们也没有报价儿,应该是修理费是天价儿的。
也难怪,毕竟阿瑞斯是一辆价值50亿的车,这么贵的车修理费也一定贵。
我苦笑了一下,“我恐怕没有那么多钱,李小姐,你可不可以帮忙想想办法,别的修车场我已经问过了,他们都修不了。”
李敏英想了想,突然眉一挑,“你刚才说你是个古董商?”
“是啊,如假包换,我在古董行已经混了快十年了,从小就喜欢。”
她沉思片刻,“要不这样吧,你跟我进去,我和我哥哥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李敏英带着我和小桥未久上了二楼,走进一间宽大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有六个,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身材魁梧,一脸络腮胡子,目光威严冷漠的男子,他正在骂对面站着的四个男
。
旁边的沙发上懒洋洋地躺着一个青年男子。
办公桌后面的那个男子骂的声音非常大,看样子非常愤怒,韩语里偶尔夹杂着几个英文单纯词,我没怎么听懂。
但是从几个英文单词里似乎是这四个大汉的什么工作没做好。
四个大汉面带愧色,不时地鞠躬认错。
李敏英走过去,说了几句什么,似乎是替这四个辩白。
那个男子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怒气,一挥手,用英语喊了声,“都给我滚出去!”
四个大汉鞠躬出去了。
李敏英又用韩语对男子说了几句什么,边说边指了指我,似乎在介绍我。
男子用恶鹰一样的眼恻恻地扫了我几眼,问英语问我,“你是做古董的生意的?”
他的态度很不友好,一脸高高在上的表,傲慢之极。
我不免有些恼火,心里骂道:你是什么鸟,跟我装什么大尾狼?
我冷冷地反问道:“我凭什么要告诉你?”
说着扭身就要往外走。
李敏英快步追上来拦住了我,歉意地说:“对不起,胡先生,他是我哥哥李灿烈,是这家公司的社长,他是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事心不好,并不是针对你,请你不要在意。”
说着,扭过脸又对那个李灿英大声地说了几句韩语,应该是让她哥哥对我客气一点的意思。
李敏英拉着我坐到沙发上,并很客气地亲手给我倒了杯茶。
坐在沙发上的那个青年似乎对我也很不以为然,用鄙夷的眼冷冷地瞥着我。
李敏英瞪了他一眼,跟我说:“这位是郑忠柱先生,他是……他是……他是我哥哥的助手。”
李敏英在介绍这个所谓的郑忠柱时,似乎有些别扭,看得出来,她和这个郑忠柱似乎有些什么不自然的关系。
李敏英又打了个电话,不大一会儿,那个拦我出去的工作员进来了。
李敏英示意他向李灿烈报告什么。
工作员用韩语说了一番话,并把自己用手机拍的照片给李灿烈看。
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在说阿瑞斯。
李灿烈看到那照片一亮,扫了我一眼,挥手让工作
员出去了,然后从桌上拿起一支粗粗的雪茄向我伸了一下,“胡先生,吸雪茄吗,上等的古吧货,是在漂亮
大腿上搓制而成的。
他的态度似乎是因为那几张照片,缓和了许多,还试图用说笑话来缓和尴尬的气氛。
我一语双关地说:“不好意思,味儿不好,我享受不了。”
他似乎有些恼火,但是并没有发作,拿起一个雪茄剪把雪茄剪去,用打火机把雪茄给点着了,
地吸了一
,用像石
一样粗砺的声音幽幽地说:“胡先生,刚才我看了你的车况,你的车修起来恐怕很麻烦。”
我刚想说:“那就算了,告辞。”
还没等我话出,他话锋一转,“不过呢,在整个世界上恐怕除了我们公司,没有
可以修得了你这部车。”
说着,他表复杂地看了我一眼。
李敏英马上话道:“胡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家四代都是做汽车的,在米国百分之八十的外国车都是我们家的车。”
接着她就向我讲起了她的家族史。
他们的太爷爷在上世纪年代只是开了一家不起眼的修车铺,二战之后,从寒国撤退的军遗留下大量汽车,但它们并不完全适合战后的市场。
他们的太爷爷瞅准这个机会,在当年 4 月正式成立这家汽车工业社,主要业务就是改装这些产汽车,增大它们的载重量,或者将汽油动力改为燃气动力等等。
后来,他们的太爷爷获得米国提供了大笔资金支援,和大量合同,包括军用车辆的维护、兵舍搭建等等,最终成就了现在的巨大汽车制造企业。
如今,他们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汽车的整个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