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远远望见函谷关,两侧是崇山峻岭,大河涛涛,从间穿过,潼关至函谷关一路,具是山间狭地,两座雄关坐落此间,远胜千军万马,却是雄关虎踞,巍峨天险,自商周以来,函谷关便是天下重镇,从东周到大唐,崤函通道西起崤山,东到虎牢关,太行,王屋把守门户,扼守关中形胜,却是中原屏障,天赐炎黄。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好一座雄关要塞,关在谷中,险如函,故称函谷。
陈昂没到关下,就看见函谷关门户大开,从中走出一位伟岸大夫,颌下三缕长须,远见陈昂与老聃乘车而来,便上前大礼参拜,宗周以礼乐为本,士大夫皆通于此,这等礼法并非后世往来招呼,称呼客套,而是巍巍大礼,有喧赫仪仗,尹喜虽只是大夫,不敢用诸侯之礼,但已然是恭敬非常,乃大夫拜文王之礼。
若是孔丘再此,只怕不受,而老子敢受。
悟空迎上前去,却也依礼制还礼,他和子路学习两月,听孔子讲学,宗周礼乐制度却也娴熟,不是普通的顽劣猢狲,尹喜见到悟空衣冠正坐,一举一动,皆合礼制,才知道圣门前如何不凡,就是一只牵牛的猴子,也有士大夫风范。
尹喜迎陈昂、老聃关内,请
官舍,当晚便来问道。
他问老子礼崩乐坏,诸侯不奉宗周天子,眼看天下战纷起,大夫如何?老子同他讲无为而不为,主张身国同治,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
自化。
又问陈昂,陈昂与他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全生避害,为我贵己,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
陈昂讲罢,又对众言:“天生万物已养众生,又置生杀而治之……适者而生,不适则死,故而贵己!禽兽食子,而虫豸噬夫,兔羚擅奔,而狼虎爪牙锋利,只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非贵己者,死矣!物肖其父,本自如。父不贵己,则亡,其父贵己,则生。贵己者有子而贵他
者绝后,是故天生万物,无不贵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盖因汝拔一毛,而天下得一毛,损己利,
复杀你,天道生杀,此不适则死!故而天道之事,在于功利,
类滋长,众生繁衍,在于自私!子肖其父,谓之遗传,遗传者,自私矣!”
尹喜闻老子真言,熏熏而醉,赞不绝,闻陈昂之说,恐惧万分,惊心动魄,反而是悟空,青牛等异了类,曾混迹于禽兽之中,见其生,见其死,乃至强者生而弱者死,自然淘汰,天择其强,万物演化之理,却听得如痴如醉,胜过老子道德家言。
尹喜拜问陈昂:“圣说法如此,而道德何在?”
陈昂笑道:“且听我说……天择适者,而非强者。虎狼亦有亡者,而狡兔亦有存者,故而天择之道,强非能胜弱,刚非能胜柔,柔弱而有道,则可自然滋长,刚强而无道,亦有灭绝之时。贵己之道,首在生存,其次繁衍,能生存而不能繁衍者,绝其后!”
“是故其子,为第一道德!”
“而万物不同,聚则强,散则弱,聚以群者,胜于孤弱。狼群啸聚山林,以为生存,胜于孤狼横行。又是自然淘汰之理也!群狼无道,如何胜于孤狼?此道有领袖
狼,
子贵群。故而族群之中,贵己又在于贵群,只因群聚而利己,群散而恶己。若把族群视一
,则
其族者,即使
己。”
“是故其族,为第二道德!”
陈昂兴之所至,举手之间,演说元气化生万物,血脉繁衍遗传之道,此世未有原子,但元气原子,不过一物二相,陈昂只做修改,从生物特,遗留其骨,乃至上古大妖的体态形貌,诉说进化之理,有推演此事上世上古风茂,备叙其物种。
演说物种进化,灭绝之道。
后尹喜不敢记其道,只敢记载陈昂所言的上古地貌风物,流传后世,谓之《山海经》,又有侍者在旁,暗中记下陈昂所述之道理,只是侍者不通文理,虽然能得其道理,却失之证明,上古年间,进化之事,他半懂不懂,最后只记下文之道,而失之自然。
侍者归家,以陈昂之道教其子杨朱。
老聃闻得陈昂之言,点笑道:“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陈昂又说天行有常,而诸法无常,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道理,言说天变而物变,为了适应天地的变化,而物种不断演化的道理,与贵己的思想结合,要想适应天地的变化,就必须把握事物运动变化背后的道理,求其道,此谓之发展。
在说类异于万物,在于智慧开蒙,智慧开蒙能求道,求变,而非自然淘汰之变,
善变,所以长于世间万类,
能求道,所以贵与世间众生。
又说类群聚,有
子,
族之德,又有自私
己之
,
族贵己,个
贵己相冲突,
自私贵己则害族,害己,又有智慧善变,所以在
小我和
大我之间,演化两
,
欲和道德。
在讲述群之间,若因为贵己而犯
,在物竞天择之中,有是害己,
侵犯他
,则最害自己。最后由智慧而变,缔结契约,达成共识,犹如
群之中集体意识一般,这便是道德。道德亦是贵己的道理。
悟空听陈昂所述天演变化,类发展之道,却是贯通了
类由禽兽到
的演变道理,悟空本是一只天产石猴,混迹于猴群之中,开蒙昧于
类之国,得道德于老、陈、孔三位圣
传道,却是见过禽兽自然法理,
类文明,教化道德,至此,终于通达
,明白
亦兽,以智慧道德治之的道理,不再与兽
冲突。
他渐悟智慧道德和本兽
之别,又触通自然万物之道,学问之高,天上天下具是少有。他由陈昂处,得自私自利,贪痴嗔之魔
,又由孔丘之处学的
类伦理,礼法杀
之
,最后得老子清静无为,道德高远之神
,道行已经不可计!
尹喜初闻老子道德之言,当真个如痴如醉,恨不得为老子门下走,后来再听陈昂之学,恐惧莫名,浑浑噩噩不知听进去了几成,最后讲学散去之时,他慌忙而走,连礼法都不顾了。
尹喜跌跌撞撞,回到官舍,他娘子将他面无色,心慌气喘,连忙站起送他服食热水,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尹喜道:“今真闻得圣
言矣!”
“既是圣之言,如何如此?”
尹喜待心神稍定,才回答道:“圣道德之言,寓意高远,真乃至道,悉臻其妙则智慧通达。是以圣
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而圣
天道之言……殊为可怖,不敢听,不敢听!
不可得……漠然如神。我今
方知——至
无己,神
无功,而圣
无名。此三者,非
也。”
这边尹喜走后,陈昂对老子,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崇仙尚神,几无己,犹如
木,虽清净,实如大树,风雨必腐;北巨芦洲者,于天地争命,为生存多效上古,
拙
疏,学法禽兽;那西牛贺洲者,麻木不仁,安于现状,几如神佛玩偶,圈养之家畜;唯我南赡部洲者,个个贵己,尚争善变,求道发展,不迷仙佛,乃大争之世,
道之地。”
“正所谓天道尚争,贵己勿侵,它洲之道德,乃是神仙圣佛之道德,看似神仙教化,实则禁锢圈养,稍有变化,就有神罚扼杀,唯有南瞻部洲,实乃道发展之地,道德自智慧发萌,得天地变化发展之道,无常道德,乃是道德适应
,适应
道,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此乃求道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