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好地主

关灯
护眼
第164章 新妇(第四更,1200月票加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第四更,求订阅。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第二天下午,张家门外。

一辆马车用红色的绸花装饰的十分喜庆漂亮,同样是一身大红的老爹在张超等一群的簇拥之下登上花车。

“迎亲去喽!”

张家的迎亲队伍十分庞大,足足三百多,都是张家的佃户们,一大群的壮汉小伙子,今天都换上了新衣,还分到了张家给的一条大红绸。大家用这条大红绸挽了一朵大红花,然后系在胸前。

三百多拥着一辆马车缓缓向柯家前进。

因为柯家也是在张家沟,因此最后花车还特意的先绕着村子三圈,甚至还经过了白鹿乡街上。

张超也同样是大红衫,胸戴着大红绸花,跟着马车后面乐呵呵的。

队伍不时的高喊着迎亲喽缓缓行着。

太阳已经移到了西边,满是漂亮的晚霞。

队伍也终于到了柯家门前。

这时到马周出场了,他先代张老爹去叫柯家的门,进去拜见七娘的父母亲,等一套礼物完毕后,然后才又出来。

柯家父母这关已经过了,但要接走新娘,还得过好几关。

“好了,大伙儿,现在到我们了。”

张超站在路边一块石上大声喊道,“一会大家都听我指挥啊,跟着我一起喊。一二三,新子,快出来!”

于是一百多壮丁跟着张超一起大声的冲着柯家高喊,“新子,快出来!”

“新子,快出来,新子,快出来。”

大家今天都吃过了张家丰盛的酒席,因此现在可谓是中气十足。一百多齐喊新子,也确实场面很大。

足足喊了起码有上百遍,全村的都来围观了。

这个时候三娘子走了出来。

她往门一站,也不说话。

张超立马上前,给三娘子手里塞了一大串钱。

三娘子笑呵呵的还是不说话,也不让开。

张超一挥手,程处默立即跑了过来,今天他也跟张超一样一身大红,跟个煮熟大虾似的。

第二次送上的,可就是一个小银铤了。

三娘子还是不说话,依然笑呵呵的。

张超再一挥手,牛见虎小跑着上来,递上了一根小金条。

铜银金都收了,三娘子满意的点了。

“新子还在化妆呢,只要你们能写首催妆诗,那新就能快点。”

张超又一挥手,同样一身大红的马周过来了。

“传闻烛下调红,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

“好诗。”

张家这边无数汉子高呼,其实大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反正三郎有待,马账房一念诗立即叫好。

马周被大家叫的脸通红通红的,昨晚上他想了一晚上,做了一首自觉还不错的催妆诗,结果早上张超一听,直接否决了。这让马周非常不服气,我才高八斗,这诗哪差了。

结果张超随就来了一首诗,就是他现在念的这首。听过之后,马周啥话也不说了。这诗比自己的那首好上十万八千倍,他简直怀疑生,自己一个读书做的诗居然不如一个还俗的和尚?

张超随说不是自己所做,只是以前从诗书上看到过的,不记得是谁的诗。对这回答,马周根本不信,这么好的诗,又是前所作,自己岂会不知道?

柯家在马周的催妆诗念过之后,终于送着柯七娘出来了。

柯家也准备了一辆马车,同样装饰的非常漂亮。

这时老爹便让老牛赶着马车调,带先走。

而柯山则赶着马车,载着七娘子在后跟上。

习俗,方家的婚车由方家准备。

坐车前往新郎家,家同样要送亲。柯五带着张家沟的柯家一起跟在车后送行,他们要一直送到张家,然后还要在张家吃席,并且过一夜才能回。

此时暮黄昏,两家拥着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的返回张家。

新郎不是骑马迎亲,这让张超觉得有些遗憾。但这是传统习俗,也不是张超说改就改的。后迎亲是在早上,可唐却在黄昏。

不过结婚总不是那么容易的。

车马走到一半。

柯家又搞事了。

柯五带着几十个柯家汉子,跑到了老爹的马车前面,把路给拦上了。

这也算是风俗,前有催妆,后有障车。

要想过也行,留下买路财。

张超也是早有准备的,直接一挥手,于是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四个家伙,一从马车上提下来一个麻袋。

“嘿哈!”

提着四个麻袋往柯五等拦路面前一放,然后打开袋子,开始撒钱。

都是铜钱,张超准备了六千六百六十六枚铜钱,寓意六六大顺。

铜钱撒下,路上一层铜光。

柯五等笑哈哈的的捡钱,上百都捡了几十文铜钱,然后心满意足的让开了路。

马车终于顺利前行,等到了张家院前。

方要听张家这边的规矩了。

管家早在家里准备了粟米三升,填在石臼里,还拿了一张席子盖住井,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又放了三支箭在新房门

搭着红盖的七娘一身碧绿婚服,从车上下来后,进了张家,直接由三娘引着去厨房拜灶台。

这是习俗,表示将来新能成为持家务的好手。

而张超等亲属则从便门出,再绕圈从正门,一起踩新娘子的脚印,表示沾喜运。

还有一个婚俗,腊月结婚,新不能见姑。唐称公婆为舅姑,腊月结婚就不能见婆婆面。

而且更新奇的是,这个时候居然没有拜堂。

而是要在院子里面用青色的布幔搭建一座帐篷,称之为青庐。新在这里面完成拜仪式,而且要在这里过第一夜。

据说这是北朝时传下来的风俗,带着点胡风。唐初之时还是沿用这种习俗,要到后来才改成在屋里拜堂成亲。

两家的一起观礼。

老爹大红,七娘大绿,红男绿,在青庐里拜。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拜!”

张超注意到,夫妻拜的时候,并不是夫妻一起对拜,而是七娘先拜,然后老爹回拜,如此四次,而不是三次。

张超在一边看的十分高兴,感觉十分新奇,这老爹的婚礼倒像是自己的婚礼彩排了。看过老爹婚礼,他倒不用担心过些天娶十三娘的时候出差子了。

拜过后,可没有送房这一套。

拜完,还有好几个仪式。

其中就有合卺而醑,把一个瓠分成两个瓢,一个葫芦弄成了两半,老爹和七娘一拿了一半,然后倒上酒喝完。

没有杯酒!

喝完之后,两把这杯子倒过来,这是阳和顺之意,要不然,这辈子都要被媳欺负了。而且新婚第一夜,鞋子不能被新踩到,衣服也不能被压到,要不然,也会被欺负。

听到秋月和冬晴两丫一脸正经的胡说八道,张超差点笑岔气。

“是真的,老说的话,哪会有错啊。”冬晴还一脸我说的是真的样子。

喝过酒,就要却扇。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