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农具店在钦州率先开业。更多小说 Ltxsfb.com
开业当天,太子承乾、越王李超都亲自出席开业式,并为农具店剪彩揭牌,钦州地方官员都前来恭贺。
这一超规格的开业仪式,也是引得无数前来观看。
这家店坐落在钦州的西城,因为钦州三城规划的地方本就足够大,因此这家店直接圈了一大片地,将几家店面连成一成,采用前店后仓模式。店面也修的比较大气,远远的就能看到占了一大片地方的李记农具店钦州分店。
这家店也普通的店铺有着极大区别的是,就是这店面大,一进去,里面是一排排的货架,架着一架架的农具。
南方最常用的农具犁、耙、耖,以及还有两翘起如小船,专门用来拔秧和
秧的工具。此外用于灌水提水的水车,用来扬谷的风车,此外,镰刀、锄
、铲、镐、锹等一应工具应有尽有。
燃放鞭炮、焰火,剪彩揭牌,农具店就算是正式开业了。
众商地主们争相踊
店中,一跨进店门,就被那摆成一个方阵似的曲辕犁阵给吓到了。一架架曲辕犁,比起岭南
用的犁,小了许多,短了许多。
更让他们震惊的,还是那些犁具上的犁铲。
闪着青色幽芒的犁铲,不是传统犁具是那小小的一个犁角,而是一大块犁铲。
“天啊,难道那是铁制的?”
“这么一大块都是铁制的?那这犁得多贵?”
一个汉豪族走过去弯下腰,伸手摸着犁
。片刻后,他的脸上充满惊骇之色“这真的是铁的,而且是上等的铁料,是钢料!”
这的话,引起其它
的惊呼。
“不可能,这么大块,用铁就不得了了,还用钢?”
可当其它低
仔细打探摸拭后,终于也确认出,这犁果然就是钢铁犁具。
一位穿着灰衣的年轻伙计笑着迎了上来。
“诸位客官,这是大唐中原地区最新式最先进的曲辕犁,这犁以一牛拉犁超过过去的犁具两牛拉犁,而且浅随意,十分方便,一
牛拉犁
耕,也轻松自如。”说到这里,伙计笑着又道,“而且你们知道这犁是谁发明的吗?”
“我听说是越王发明的?”一道。
“没错,说来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当年越王也还是长安灞上耕读,他亲手研制出了此犁然后献于朝廷,还因此得到了一个爵位赏赐。”
伙计说到后面,脆提来了一把刀。
一把横刀,这不是原来的夹钢宿铁刀,而是采用李记钢铁厂的钢材直接打造的唐刀,用的是特制钢,比起原来夹钢法打造的刀,这种新式钢刀更锋利也更坚韧,堪称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刀。
伙计拿着刀在犁上一下一下的砍着。
铛铛铛的响着,声音清脆,但犁并没损坏。
“刀都砍不坏,更不怕石了。”
一群都点
。
过去的犁虽是铁的,但只是一个中空的小犁
,套在犁铲上,比较薄,也比较脆,如果犁田时,遇到石
,可能就碎裂。
犁断一次,还得拿回去重新修补,可是极大的损失。
而现在这犁,居然如此结实。
“这犁多少钱?”一已经双眼放光了。
伙计报出了一个价格。
众皆惊。
不过他们惊的不是价格太高,而是太低了。这价,比过去的犁怎么还便宜?
伙计笑着称这是朝廷和李记给岭南百姓的福利。
众纷纷称叹。
不过李记也不做无本的声音,虽然他们在岭南卖农具,确实会有一些官府的补贴,但那点补贴又不多,更多的还是官府对他们有减免税收的优惠。
不过就算不免税他们也不亏的,过去的犁具多是手工生产,小作坊式。而如今李记的这些犁具,都是大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不论是材料成本还是工成本,都大大降低。
一把曲辕犁,最贵重的也正是这个钢铁犁,其余的都是木制。李记采用的是零配件标准化生产,因此每个配件都是批量生产,最后运输发到店里组装。
其次,曲辕犁是店里的物价商品,放在最前面,也是用来吸引客户的。其它的各种农具价格,还是没有这么便宜的。
这种物价商品吸引客的方式,也是一种比较高明的营销方式了。
果然,等确认价格无误后,那些纷纷开始要求下单,而且不是买一架两架,都是几十甚至上百架的买。
有一个俚酋更是一开就要三百架。
有一个汉豪首更是直接要订一千架。
那已经不是自己用了,他是看到这犁的优势和价廉,准备自己买回去售卖。
“大家不要挤,我们这里有充足的现货,大家都能买到,今天每限买一架,但可以下订单订购,早订早供货。”
水车、翻车、筒车、井车,石碾、石磨,甚至是水碾、水磨,马车等等大批的工具,都受到了抢订。
实在是因为那些样品摆在那里太美了,而且十分好用,偏偏价格却低的让
不敢相信。
岭南的汉豪和俚酋都跟捡到宝一样,拼命的下订单,甚至直接先把货款给货了,不是付订金而是把全款付了,现款结账,直接挥着大把的宝钞先付了钱。
承乾和李超坐在农具店的二楼喝茶。
“看来农具店受欢迎。”
“那是自然,工具代表的是生产力,岭南这个地方,虽不如中原平原辽阔,但胜在气候好,一年两熟三熟都可以,而且雨水充沛,种植水稻条件优越。配合如今朝廷培育优化的占城稻,加上中原先进的耕种技术,兼之这些优良的农具,岭南的粮食亩产可不是翻倍,那是起码比他们过去翻上四五倍都可能,好的水田,一年两熟收四五石,甚至是五六石都不是问题。想想看,如今广州、州等港
,中原的商
们可是长期大量收购粮食,一船船运往中原的。”
“粮食是一宗稳定的生意,粮食产量大增,这些当然也就赚的更多。”
无利不起早。
“不出十年,岭南三广地区,将成为朝廷新的粮仓,这里会成为大米的产区,每年能为中原提供无数粮食供应。有这三广粮区,那么朝廷几百年内都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事实上朝廷如今新增的产粮区,可不仅仅是一个广东广西广南,还有海南岛、琉求两座大岛,这也是能开发为粮区的。还有辽南,还有河套、辽西,这些地方可都是能产粮的地方。
一个河套,就能比的上关中平原了。
大唐众多,但也才五千余万
,其疆域现在已经不比后世的明清时少了。可晚明时据说
高峰有两亿,清时更高达四亿。
哪怕这些数据不是那么准确,但明清之时数量确实远超汉唐。地盘没变大,
却翻了许多倍,用什么养活这些
的?
湖广开发、岭南开发,这些都可以算的上是重中之重。再加上就是耕种技术的提升,两熟、种,
耕细作,都大大提升了粮食亩产量。
粮食产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保障,也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如果朝廷能有三年存粮,就不惧灾害。如果百姓也有了三年存粮,那天下安稳。
如果朝廷和百姓都有了九年存粮,那就真的进了太平盛世。
朝廷低价售卖新式农具,朝廷免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