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完美人生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一章 专辑制作完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readx; 李谦和谢冰之间的关系,当然不像那帮八卦男所设想的那般。

谢冰很漂亮,这没有疑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吴侬软语,娇媚可……这些好词儿用到她身上绝对不会有丝毫的违和感,甚至连夸她的感觉都没有。因为这些词在她身上,完全就是写实。这长得漂亮的孩子,当然看,至少李谦就觉得跟她们五行吾素的几个漂亮孩子打道,是一件蛮叫愉悦和享受的事就对了。

但是,也仅此而已。

李谦不是意狂,也没有所谓的后宫收藏癖,而且,即便他也觉得三妻四妾想想就挺带感的,却也还不至于肤浅到看见漂亮的孩子就想搂进自己怀里。

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老男,他有自己的自知,和自制。

所以,在他心里的定位,从职业上来说,他自己是五行吾素这张专辑的监制,他想要帮她们做好这一张专辑,想要在把她们捧起来的同时,自己也挣到一笔钱,以及一笔以后行时说起来会更加硬气、更有底气的资历。从个关系上来讲,实话说,他一个心理年龄将将小四十的老男,看着这帮活蹦跳、青春洋溢的孩子,很多时候下意识地就会把她们当成晚辈、当成小孩子来对待——这是很多成熟老男的通病。

不管谢冰心里会起什么涟漪,在李谦来说,他带着谢冰去听那么一场戏。一是要兑现承诺,二是觉得她独自一个留在济南府,又赶上中秋团圆的时候,王靖雪虽然也在济南府,可她那个冷冰冰的,实在不像是会体贴、关怀的那种,所以李谦就觉得有必要给家小孩一关怀……刚才说过了,这真是老男的通病。

戏听完了。关怀送到了,对他来说。这事儿就过了。

下午听了一出好戏,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过饭,然后李谦骑着自行车又把谢冰给送回她们租的那套房子,没等脸的谢冰说句什么上去喝杯水之类的话,他就特脆的转身蹬车子走。临走之前还不忘了说:那首《送别》一定要好好练啊。不然回我会训你的!

于是,得,谢冰就一肚子的话想说,也给憋回去了。

…………

中秋节后,一切回到正轨。

虽然假期的时间不长,但有了那么几天的时间放松一下,几个孩子身上那种此前连续录音好几周所导致的疲惫,立刻就消失不见。虽然此前的好状态也跟着丢了不少,不过稍微调整两天找了找感觉,她们接下来的录音还是很快就顺畅起来。

最先完成的是曹霑作词作曲、李谦编曲的《我吧!》,然后是《鸟》。

到最后,才是那首极具俄罗斯民歌风味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额外说一句。在这个世界,这首歌居然也是从未出现过的。

等到三首歌全部录完。时间已经是十月下旬。

然后,终于终于的。来到了这张专辑录音部分的最后一个阶段——《送别》!

…………

在李谦作为专辑监制的身份来为五行吾素制定的规划中,她们的这一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有着清晰的指向。都有着明确的受众群体。

从《让我们起双桨》的面向小学生和国中生,到《快乐宝贝》面向国中生和高中生,再到《姐姐妹妹站起来》面向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全体三十岁以下的流行音乐的主力消费群,还有《失恋阵线联盟》面向所有的年轻男,在配合已经确定会保留下来的那首《冲!冲!冲!》,以及曹霑那首节奏欢快明朗的《我吧!》,这六首歌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卖座体系——这些歌,就是奔着掏年轻钱包的目的去的。

但是,一张专辑显然不能全部都是这种轻快的风格,虽说也并不是绝对不行,但如果真的把整张专辑都弄成这个路数,那么不红则已,一旦这张专辑红起来,五行吾素以后的发展路线就被直接钉死了。

所以,她们还需要一些另类一的歌。

比如《鸟》,比如《冰糖葫芦》,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三首歌,都是属于也会红起来,而且也完全可以大红大紫,但是它们却不会像《姐姐妹妹站起来》那样的吸金,因为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相对偏一的受众群体。

前者,可以带来销量,后者,可以带来碑。

但仅仅如此,这张专辑就太了。

是不是重脚轻姑且不说,至少就一张专辑来说,会显得风格相对紊,甚至有一种直接分成两半的感觉,无从从整体风格上打造一张完美的专辑。

所以,还需要一首《送别》来压住阵脚。

有了《送别》在,五行吾素就不再是一个只会唱快歌圈钱的单纯的偶像团体,以《送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代表的这后四首歌,就会给她们带来相当好的专业碑,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真正迎来碑和销量的双丰收!

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们说话喜欢讲格,说到底无非格调的意思。

而《送别》,就是拿出来刷格的。

只不过,凡事有正面必有反面。

《送别》这首歌很厉害、很牛,不夸张的说,在李谦经历过的那个时空里,它是足以和《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列的超级作品,只不过后两者的主题是民族存亡,这个主题很大,那两首作品的水准也是极高,所以显得地位高高在上,而《送别》则纯粹就是个怀的抒发。所以好像是显得分量轻了些。

但单就音乐水准来说,《送别》其实毫不逊色。

甚至于,说句不恭些的话,如果没有国家机器的推广,那两首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作品,一旦进和平年代,平常估计也就只有少数会去听、去推崇,而《送别》。却是足以凭借民间的自发碑就能传唱百年而不朽的。

但正是因为它这样超高的地位、超高的作品质量,才使得只要这首歌一出现。就必然会极大的震动如今这个时空的国内歌坛。那么,作为第一个唱出这首作品的五行吾素组合,就必将迎来更多、更严苛,甚至是吹毛求疵程度的审视、批评、乃至拷问。

也正因此,从录音刚一开始。李谦就对五个孩子要求得极其严苛,更是先集中地一气把快歌录完,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放到最后,进一步为她们培养绪、培养感觉。

可事实证明,还是很难。

而且这跟唱功、跟声音,都没有关系,纯粹就是感不到位!

在李谦看来,这首歌很难唱。但也很好唱。说它难唱,是因为它是一首慢歌,而且是一首相当讲究的慢歌,对歌手的气息、唱功,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但说它好唱。却是因为这首歌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唱功。也不是气息。

而是感

正如对苏轼词作的那个著名的评价一样,“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是青楼里的那些歌姬水准不够?唱功不行?显然不是!要知道,在宋代那个时候,家青楼里的歌姬才是专业的!可苏东坡的豪放词,你让几个二八年华娇娇弱弱的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去唱,它就是怎么听都不对味!

要唱好《送别》,很简单。

一个有一定演唱功底的,年过四十,最好年过五十,经历了一些事,沉淀了一些事,经历过生离,也经历过死别,你把这首歌给他,他哪怕是有些地方会气息不稳,有些地方甚至会有跑调,他甚至哑喉咙嗓子,但是那都完全没关系,那种年龄感、那种岁月感一出来,《送别》这首歌,听几句就能给你听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